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尊胜佛母:尊胜佛母056

元末明初永宣风格铜鎏金尊胜佛母坐像(华艺国际)

尺寸:高15.2cm
年代:元末明初
质地:铜鎏金
风格:永宣
来源:拍卖会
成交:517,500元(2016.11)
参阅:华艺国际
鉴赏:

尊胜佛母,藏语称为“措道那木玛雅”,又称“顶髻尊胜佛母”。佛母在兜率天说法时,以“陀罗尼”经咒救度王子,因此尊胜佛母有救度之功。尊胜佛母最具影响力的方面有两个:一个是它的陀罗尼经咒广泛流传,被认为具有防灾的功能,所以在寺庙或寺院前的经幢顶上所刻几乎均是此尊的咒语,在皇家陵墓地宫、贵族死者的经被上也采用此咒。另外,她也被看作是长寿神,与无量寿佛和白度母共同组成“长寿三尊”的著名组合广为人知。修持尊胜佛母法门,能增长寿命及福慧,消除无始以来一切罪业,免除一切凶灾。

尊胜佛母有九种化相,其最主要的化相,即如本尊一般三面八臂像。佛母三面分别为寂静、愉悦与凶忿相,面上各具三眼,五官刻画清晰秀美。右手主臂于胸前托十字金刚杵,二手施与愿印置右腿前,三手托化佛阿弥陀佛,四手持箭;左手主臂于胸前持绢索,二手于腹前托甘露寿瓶,三手上扬施无畏印,四手执弓。佛母威严而慈祥,通身佩戴宝冠、天衣、璎珞、钏环等庄严,制作极为精细,结金刚跏趺坐于莲座之上,身形优雅端庄。底座莲瓣秀长挺劲,上下对称分布,瓣尖饰卷草纹,上下沿各饰一周细密的连珠纹。整像以黄铜合金铸造,铜质细腻厚重,通体鎏金,因长年供奉仪轨的作用,金水略显斑驳,但依然不失其庄严与神韵。

从作品的风格与细节上判断,此像融合了东北印度、尼泊尔及中原造像等多元艺术风格,整体与局部均塑造得十分精彩。造像顶结高耸的葫芦形发髻,光素无发丝,这种发髻在元代宫廷造像中较为常见,也是14、15世纪丹萨替寺造像发髻的常见样式。头饰由花冠和发髻冠组成,这种组合冠式在11、12世纪的帕拉造像中十分流行。此像局部还带有较多尼泊尔造像遗风,如莲瓣细长饱满,劲健有力,尖部饰卷草纹等等,均受到13、14世纪尼泊尔马拉王朝造像的影响。尼泊尔造像风格对中原地区的影响自元代宫廷造像始,元代宫廷专设的“梵像提举司”将尼泊尔造像优美健硕的肢体表现与汉地的传统审美相结合,这种风格一直延续至明代早期,永宣时期的宫廷造像将这种融合的艺术发展至巅峰。对比后来成熟时期的永宣风格造像,此件尊胜佛母还带有一些尼泊尔的艺术特征,比如造像的面容还表现出尼泊尔的圆润秀气,与之后的方圆端庄有所区别。造像体态优美,装饰华丽,腰后饰U形对称式璎珞,这种样式与明代宫廷造像有直接的继承关系,衣纹的写实性处理也具有永宣造像的样式特征。

明代永乐、宣德年间,宫廷御用监“佛作”制作的佛像将汉藏融合的艺术发展至巅峰,这些造像质量上乘,艺术风格独特,并且数量稀少,有的用于赏赐给西藏上层僧侣,为朝廷的宗教怀柔政策服务,有的供奉于皇家寺庙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市场的热点。此像材质为黄铜,铜质细腻亮泽,与宫廷造像一致,造型比例完美,精致而典雅,明显可见永宣风格早期造像的影子。通过综合判断,此件尊胜佛母应属元末明初过渡时期宫廷造像中的精品,或为早期永乐宫廷造像,将尼藏汉艺术的完美融合作了精彩呈现,并且造型繁复、题材难得,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参阅:UlrichVonSchroeder,BUDDHISTSCULPTURESINTIBET,VOLUMETWO,TIBET&CHINA,P1273,Plate354C.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尊胜佛母:尊胜佛母056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尊胜佛母/尊胜佛母056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