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文殊菩萨:文殊菩萨056

明代宣德宫廷铜鎏金文殊菩萨说法坐像(北京匡时)

尺寸:高25.5cm
年代:明代宣德(1426-1435年)
质地:铜鎏金
风格:宣德 明代宫廷
来源:拍卖会
成交:9,200,000元(2013.06)
参阅:北京匡时
鉴赏:

参考:台湾鸿喜美术馆藏明宣德铜镀金金刚萨埵像,高26厘米

见:鸿喜美术馆编,《鸿喜集珍》第55页上图,鸿喜艺术文教基金会1996年。

文殊菩萨是印度梵语“文殊师利”的音译简称,意译“妙德”和“妙吉祥”。在佛教诸菩萨中,他以智慧见长,位居各大菩萨之首,佛经中称他“文殊师利法王子”。藏传佛教对文殊菩萨十分尊崇,与其修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藏传佛教认为,佛教修学的主要宗旨是断烦恼、证菩提,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就是修智慧,智慧如利剑,可以斩断一切烦恼之贼;如果不修智慧,而仅去做一些普度众生的善事,只能修得好的福报,终究不能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达到成佛的最高成就。基于对智慧的重视,藏传佛教还将一些重要的上师或历史人物尊为文殊菩萨的化身,历史上先后有萨迦派四祖萨班·贡噶坚赞、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清代乾隆皇帝被尊为文殊菩萨的化身。这些化身形象也都带有文殊菩萨的形象标志,即手中或肩花上有经书和宝剑。在藏传佛教中,文殊菩萨的形象有多种,此像即为其中之一,俗称“红文殊”,属西方莲花部,是一尊司职西方莲花部的文殊菩萨。

此像头戴花冠,头顶束高发髻,余发垂肩,耳侧缯带飞扬,耳下垂圆环,面相方正饱满,神态沉静安详。双肩宽厚,腰部收束,躯体柔软,略呈三折枝式。上身饰项圈和长链,项圈下缀U字形联珠式璎珞,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带,腰带下前后左右亦有U字形联珠式璎珞装饰,双肩披大帔帛,手和足部还有钏躅装饰。裙子与帔帛采取写实手法表现,衣纹流畅优美,生动表现出丝织物自然的质感。跏趺端坐,双手当胸结说法印,两手同时各拈一茎,莲花齐肩开放,左右肩花上分别置经书和宝剑。经与剑是此尊形象的重要标识,皆有深刻寓意,经书表示智慧渊博如大海,利剑表示可以斩杀一切烦恼之贼。莲座为半月状束腰形式,上下边缘各饰一周联珠纹,莲瓣宽大饱满,上下对称分布,环绕莲座一周。莲座上阴刻“大明宣德年施”六字款,标明了造像的年代和产地。莲座下有完好装藏,底盖中央刻有精美的十字金刚杵,封底边缘可见封蜡、朱砂及固定底盖的剁口。从整体上看,此像造型完美,装饰繁缛,工艺上乘,流光溢彩,充分展现了明代宫廷艺术的精致与典雅。

明朝宫廷造像主要集中制作于永乐和宣德两朝,现存于世者约有400尊。通过对这些造像的调查和统计,我们发现现存的明朝宫廷造像十之八九属于永乐时期,宣德造像不足其中的十分之一;同时也发现永乐时期造像大多做工精致,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而宣德时期造像普遍做工粗糙,艺术水平表现一般。此尊文殊菩萨像具有宣德宫廷造像的明确标记,从永宣宫廷造像的比例上看,它无疑具有珍贵和稀少的特点和价值;同时它的艺术和工艺水平也突破了常规,而有着堪与永乐造像媲美的上佳表现,因此它又有着独特的艺术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台湾鸿喜美术馆旧藏中有一尊同样风格的金刚萨埵像,品相亦与此尊相当,2012年现身于中国嘉德的秋季佛像专场拍卖会上,赢得了佛像收藏及爱好者的热烈追捧,创下了不俗的佳绩。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文殊菩萨:文殊菩萨056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文殊菩萨/文殊菩萨056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