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佛首:佛首110

唐代石雕观音菩萨头像(四川博物院)

尺寸:高41cm
年代:唐代
质地:红砂石
风格:中原
来源:四川博物院
产地:成都万佛寺
参阅:外部链接
鉴赏:

唐代观音菩萨头像,高41厘米。原料为红砂石。1954年出土于成都市万佛寺遗址。今藏四川博物院,是四川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成都万佛寺旧址在成都市金牛区西门通锦桥今中铁二局机关一带,或者说在西门外万佛桥附近。旧时的人们评价成都的四大佛寺为:西门万佛寺,北门昭觉寺,东门静居寺,南门武侯寺(祠)。万佛寺因气势之大而排名其首。万佛寺之得名是因寺内有一万尊菩萨,故称为万佛寺,是我国佛教史上的隆盛道场之一。

相传,万佛寺建于东汉延熹(公元158—167)年间,为历史悠久的佛教名刹,从南朝至明代的千余年间,香火连绵不断。根据文献和出土造像题记,万佛寺南朝时名安浦寺,唐代名净众寺,宋代改名净因寺,明代又名万佛寺,明末毁于兵乱。至清朝末年,便彻底毁没了。到上世纪30年代,这里便成了一处只剩下一些断垣残壁的寺庙遗址。

不过,万佛寺毕竟是万佛之寺,它的光芒并没有从历史的时空中消失。1953年人们在万佛寺旧址修建房屋时,发现了这个被岁月埋葬的石像世界,从而挖掘出土了年代自梁至唐的两百件石刻造像,雕工精美绝伦。但岁月沧桑,石像大多残缺不全。

万佛寺最鼎盛时期是在南北朝。中国南北朝时期寺院分为两类,一类是皇家专设寺院,一类是非皇家专设寺院。皇家寺院的美术活动昌盛自不必说,即使非皇家专设寺院的美术活动规模亦十分可观。《洛阳伽蓝记》所载,非皇家的景乐寺中在“雕刻巧妙,冠绝一时”的像辇,昭仪尼寺有“塑工精绝,京师所无”的一佛二菩萨等。四川的寺院均属非皇家专设寺院。成都通锦桥万佛寺的造像堪称为我国非皇家专设寺院作品的代表,其出土的极精美的石刻造像印证了南朝寺院美术之出色。而这尊唐代观音菩萨头像的发现,证明万佛寺石刻造像的时代可能延续到唐代晚期,表明万佛寺石刻造像唐代已与其他地区的石刻造像特征趋同。

观音菩萨头像头梳高髻留海两分,戴花蔓式宝冠,宝冠由左、中、右三个“卷云捧月”式圆形宝饰组成,正面宝饰上忍冬草纹中镌刻一阿弥陀佛像。宝冠及头发刻画相当写实亦非常精美,用刻线将露在外面的头发规律地表现出来,宝冠上的枝蔓纵横,形式感非常强。头像面庞稍长,面相饱满,她眉弓高且细长,细长的双眉似弯月,双眼丹凤而微合似在静思,眉目疏朗,眉眼间流露智慧和善良,鼻梁细高直通额际,鼻翼圆润,上嘴唇略厚于下嘴唇且微微上翘,其俊秀丰润的脸宠和含蓄、安详的神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容貌典雅秀美,慈祥端庄,充分体现出唐代佛像的特征。整件作品塑造手法洗练而且细腻,充满了风采别致的理想美。

成都万佛寺石刻所选石材大都为四川地区出产的砂石岩质,这种石材质地细密柔软,易于雕刻,能够表现较为复杂的雕刻工艺,缺点是在潮湿环境里易吸湿风化菩萨头像。奇异的是,这尊头像虽然残缺(此像是圆雕作品,原来可能是一件单躯石像的头部,可能遭受过唐代会昌灭佛),但头部整体仍然完整。

四川成都万佛寺遗址是西南地区出土造像最丰富的一所中古寺院遗址。从1882—1954年,成都通锦桥万佛寺遗址分四次出土了众多从南朝宋元嘉二年(425)至唐大中元年(847)的石造像。其中1953—1954年,是出土造像最为壮观的一次,计残佛像、佛头、菩萨像、伎乐天像、须弥座等约200余躯。万佛寺佛教造像主要收藏于四川省博物院,也有少量流失海外(包括美国、日本等国家)和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处。最重要的作品有:南朝背屏式观音菩萨造像、南朝背屏式释迦牟尼造像、刘宋元嘉二年(425年)净土变石刻造像碑(下落不明)等,其中,这尊唐代观音菩萨头像是杰出代表,被称为“东方美神”,是万佛寺遗址中唐代造像中的精品。

佛教对于佛菩萨的限制很大,既要慈祥温和,又要表现得威严不可侵犯,但万佛寺造像没有受这种限制,而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形象赋予诸造像,加以提炼和加工,所以其中不少造像,如果除去花冠、僧衣和璎珞,便是一个栩栩如生的现实人物,而非澟然不可触犯的神像。⑰造像既不失之清秀,也不过于肥胖冗肿,而是比例匀称,合乎解剖,恰到好处,使人感到健康、活泼、丰润、柔美,富于生气。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四川雕塑家几乎完全消失于历史的云烟。唯一一位留有姓名的是僧侣雕塑家释方辩。释方辩,西蜀(今四川成都一带)人。他之所以盛名与著名的中国禅宗第六祖慧能大师有关。据《景德传灯录》卷五《慧能传》记载:“有蜀僧名方辨来谒师,云善捏塑。师正色曰:‘试塑看。’方辨不领旨,乃塑师像,高七寸,曲尽其妙。师观之,曰:‘汝善塑性,不善佛性。’酬以衣物,僧谢礼而去。”这是说四川和尚方辨,塑作精妙,于先天二年(713年)为禅宗六祖慧能塑像,在仅高23厘米的作品中,曲尽其妙,颇得慧能生动之态,可知其雕艺之精。因此,现在,我们现在几乎永远不可能知道万佛寺造像的雕塑(刻)者是谁,当然更不可能追溯此尊观音菩萨头像的唐代雕塑家。然而,他们的作品永存。

此头像石是万佛寺造像艺术中大唐风范的代表作,被《文物》杂志选为2001年10期封面像,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展览,人们对它的精美绝伦,叹赏不已。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佛首:佛首110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佛首/佛首110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