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观音菩萨:观音菩萨067

辽代漆金高冠观音坐像(龘藏)

尺寸:高约20.3cm,宽约10cm
年代:辽代
质地:铜漆金
风格:中原
注解:有工艺孔和铸漏;莲瓣上有洞。
来源:龘藏
成交:656,666元(2019.10)
鉴赏:

辽(916-1125)是契丹族所建政权。佛教在契丹王室的扶持下,发展蓬勃,以辽代的五京(上京、中京、西京、南京、东京)为中心,佛寺和塔幢比比皆是。辽代佛教造像多见于佛塔、经幢、寺庙等各处,实物上保存的题材十分丰富,有佛、菩萨、罗汉、胁侍、天王、飞天等各类题材,而在这众多的题材之中,对于观音的崇拜成为辽代佛教信仰的一大特色。《辽史》记载,辽太宗耶律德光曾奉观音菩萨为家神,并请入木叶山家庙供奉,由此因缘,上行下效,在帝王品味的带动下,观音造像也就成为辽代佛教造像中极为重要的题材。

此一时期的观音造像,肩部宽阔,胸肌隆起,体态修长的同时亦立体而饱满,有刚健的气势。佛像面形圆鼓,比唐代略显肥胖,菩萨多头戴高花冠,束高髪髻,花冠的形式很特别,类似契丹贵族的头冠;胸前一般饰一串连珠璎珞,装饰较宋地简洁;两耳际有两条宝缯垂在两肩,并分段打结。造像的坐立姿势都很有特点,其中坐像双膝收得很紧,站像两腿笔直,较唐代显得有些僵板,但英武挺拔,极富时代风貌。

此尊造像即完美的展现了辽代观音造像所特有的风格,观音全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发冠高耸,上饰顶化佛,冠带从双耳两侧垂下至腰际,于肩膀处绑饰团花,寂静相,宽额丰颐,眼光俯视,面庞圆润,神情庄重,神态慈悲和善。身着佛衣,内着裙,颈部饰以花卉状项链,双手姿势柔软,于胸前似持莲花花蕊;观音体态修长饱满,衣纹简洁写实,线条流畅,质感极强。结跏趺坐于莲瓣盛开的束腰宝座之上,莲瓣舒展而富有层次感,为典型辽代佛造像特征。

因辽由北方契丹人建国,辽代造像融入许多契丹民族的元素,譬如此菩萨的的高冠便取材自契丹贵族的头冠,丰圆的面形则与契丹民族的审美观相关。头梳高髪髻,髪髻正面安小化佛——阿弥陀佛,为其身份重要标志。耳边各有一条髪辫垂至肩部,并在肩部分段打结。此皆为辽代观音造像之典型特征。同类风格可参考现藏于首都博物馆一尊辽代观音菩萨像,其宝冠、面庞与髪辫皆与此尊造像极为相似(图一),另外台北故宫博物收藏有一尊高约21厘米辽代的观音像(图二),与本件拍品不论从尺寸、风格、造像上都基本一致,可做参考。

整体来说此尊辽代观音像全身比例匀称,造型端庄,为辽代观音菩萨的典型样式,反映出鲜明的时代风貌,极具代表性。存世的同类造像大多高十几厘米,该像的体量较为难得,流传近千年,品相上佳,斑驳的漆金痕迹映射出它动人的古朴神韵,是一尊难得的同时期佛教造像精品之作。

参阅:
1、百花文艺出版社,梁思成著,《中国雕塑史》第163页225页;
2、国立故宫博物馆《佛陀形影》第148页;
3、文物出版社《汉传佛像时代与风格》第148页;
4、山西人民出版社《海外及港台藏历代佛像—珍品纪年图鉴》第536页;
5、巴黎佳士得2016秋,Lot 53,辽鎏金铜大日如来坐像,成交价13,570,500欧元(图三);
6、辽宁中正,2007年春拍,Lot 0170,辽铜鎏金观音菩萨坐像,成交价:RMB 1,320,000;
7、北京瀚海,2008年春拍,Lot 2802,辽铜鎏金观音坐像,成交价:RMB 1,008,000;
8、北京保利,2016年春拍,Lot 7378,辽大日如来,成交价:RMB 1,840,000。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观音菩萨:观音菩萨067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观音菩萨/观音菩萨067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