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财续佛母:财续佛母037

明代永乐宫廷铜鎏金财续佛母坐像(北京东正)

尺寸:高19.5cm
年代:明代
质地:铜鎏金
风格:永乐宫廷
来源:拍卖会
成交:16,100,000元(2016.11)
参阅:北京东正
鉴赏:

此尊佛像一面六臂,项饰缨络,头戴五叶宝冠,五叶皇冠系着绶带,绶带披肩,绶带尾端卷曲至点点珠宝装饰的发结。上身赤裸,左上臂持般若心经,中臂持稻穗,下臂于脐前捧“富余之瓶”,右上臂上举佛沙门印,中臂握持摩尼宝珠,下臂置于右膝上施与愿印。面相圆润,胸脯饱满,耳缀环形装饰,颈戴串联珍珠,上臂、手腕戴手镯,腿部、脚踝亦有首饰装点,象征着其布施、物质丰饶、精神圆满等种种属性。她以松弛的姿态坐在饰联珠纹的双层莲座上,并将左腿搁在莲瓣上。她被联珠纹腰带装饰的衣服包裹至臀部,双肩披肩穿过胳膊长至台座,台座上方刻“大明永乐年施”款,款识端正,錾刻清晰。佛母以16岁少女的靓丽面容示现,游戏坐于莲台之上;右足踏一株清净月莲、左腿盘曲、身体呈折姿,婀娜动人。通器黄铜鎏金,整体铸造,部分中空。持世天女亦名财续母,宝源度母,财源天女,持世菩萨等,其前身是印度民间河神信仰的一位女神(一说为恒河女神),后为密教吸收,为早期密教就已很流行的女性本尊,原属陀罗尼事续佛部,因其广受欢迎,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也纳入此尊,并将其归属于宝部,最早期的持世天女信仰主要是赐予供奉者丰富的稻谷和粮食,后来延伸成赐予信奉者各种福德智能资粮,其造型有二臂,四臂,六臂等很多种,最主要的共同特征是持稻穗和宝瓶。在佛教中,财续佛母是司掌时间财富的女神,归作密教瑜伽续佛部尊,同时在“五路财神”仪轨中以眷属尊出现。此尊财续佛母造像呈现单面六臂的形象,此种仪轨在尼泊尔地区传播极为广泛,早期尼泊尔地区的佛教仪轨文集中也可以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形象。13世纪时,藏传佛教传入内地,为元朝皇帝所崇信。明朝继续扶植藏传佛教,但一改元朝专奉萨迦派的作法,实施多封众建,而宫廷造像则作为颁赐的定例品,由御用监佛作承造,这批明朝宫廷制作的金铜佛像在藏传佛教风格的造像中尤为引人注目。由于明朝宫廷造像的制作主要集中于永宣两朝,通称“永宣造像”,而永乐造像就是指这一时期造像中的一类。明史记载,永乐年间中央政府曾大量施造佛教造像与青藏宗教上层互为馈赠,以加强联络。到了永乐六年,将佛教造像作为礼物互为祈福、通纳已经成为了习俗和常礼,即所谓的“赐佛制度”。凡有官款的造像就应该是中央政府所定之像。明代,佛教在皇室的提倡下得到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藏传佛教在明朝早期深受宫廷重视,大量佛寺兴建不衰,但是在兴旺的表面下,皇家的支持也带动了佛教的世俗化,这种现象也对佛教造像艺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造像艺术体系明显向世俗审美模式发展,面相宽平,体态丰腴,装饰繁华,结构细腻。在姿势、坐骑、手印、装饰、面相上都严格遵循佛像量度的规定,标准而精细,秀美而华丽,尤其衣褶的风动感和人体的柔和感,显得极为优秀,充分体现出明代永宣时期崇尚的一种协调、准确、精致、成熟的造型美。永乐宫廷造像风格上乃以印、藏模式为原形,有机融入汉地传统审美意趣,表现为高度融合的艺术特纫,并以铜质细腻,鎏金纯厚,装饰华丽,工艺精良着称。恰如本尊观音造像之所表现:其衣纹使转自然,灵动流畅;裙裾花纹繁缛,铸造精工;腹部肌肤质感生动,富有弹性;整体气度兼备宗教神圣气韵与皇家王者气派,堪称精品。
参阅:《金铜佛造像图录》鸿禧美术馆,第134页,图60
《BUDDHIST SCULPTURES IN TIBEL(施罗德)Ⅱ》第1285页,图360C

施财满众愿方便度众生
—明永乐铜镀金财续佛母像赏析

明代宫廷造像题材十分丰富,据现存实物初步统计,约有20余种之多。这些题材及其图像大多来源于藏传佛教,有的是藏传佛教不同教派的崇奉,如上乐金刚为噶举派崇奉,喜金刚为萨迦派崇奉,有的为藏传佛教各教派共同崇奉,如释迦牟尼佛、绿度母、四臂观音等;而少数则来源于中原佛教的传统信仰和图像模式,如旃檀佛、地藏菩萨、如意轮观音、持经观音、水月观音、普贤菩萨等。它们尽管来源不同,但无疑都属于汉藏佛教中最具代表性的信仰题材。它们之所以成为明代宫廷造像的表现对象,除了各自具有特别重要的宗教地位和影响外,还有一个共同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它们都符合明代宫廷倡导的宗教笼络政策的需要,都符合西藏民众和各教派崇奉的需求,同时也都能满足明朝帝王对藏民族深切的宗教关怀。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尊明永乐款铜镀金财续佛母像就是明代宫廷造像中诸多表现题材之一,是西藏民众和各教派共同信奉的一尊女性财神。

财续佛母,梵语称“巴素达喇”,汉译有持世菩萨、增禄天母、财源佛母等名,是一位能够赐予人们财富的重要女神。她起源很早,一般认为最初来源于古印度人崇拜的河神或丰收女神。后来被佛教吸收,成为大乘佛教一位重要菩萨。在早期大乘佛教经典如《华严经》、《维摩诘经》中,这位菩萨经常出现,充当请佛问法的重要角色。密教产生后,持世菩萨进入了密教世界,成为瑜珈密续的重要尊神,并被女姓化,变成了密教尊奉的佛母,于六道中专司人道,掌管世间财富,为五路财神之佛母,亦为二十一度母之一的宝源度母。在汉地佛教中,专门有讲述持世菩萨事迹和修法的经典,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不空三藏所译《雨宝陀罗尼经》和宋代施护所译《圣持世陀罗尼经》。根据这些经典记载,持世菩萨与财宝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信奉并念诵其陀罗尼经,可以增长财富,或使已有的财宝不受损失。佛经还记载,修持持世菩萨的方法非常独特,其中最重要一点是,修持者必须将自己置于水中,或河水或池水中,让水淹没身体至两乳部,然后再按照其他仪轨进行修持。这一修持特点明显反映了古代印度人崇拜的河神的影子。而在印度和藏传佛教传统修法上,有不少修行者将财续佛母和妙音佛母结合起来修学,因为修学妙音佛母只能增长智慧,却不能带来财富,会有贫乏之忧,所以凡是修持妙音佛母之人,必定同时修财续佛母法门,由是妙音佛母与财续佛母在藏传佛教中形成了一种传统的组合式修学法门。

此像表现的是财续佛母最为常见的三面六臂形象。佛母头戴花冠,顶结高发髻,耳侧缯带呈U字形翻卷,耳下垂圆环。面形方正,面容庄严肃穆。双肩宽厚,腰部收束,躯体柔软,肌肉饱满有力。上身饰项圈和长链,项圈下缀以U字形连珠式璎珞,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宝带,腰带下亦有U字形连珠式璎珞装饰,双肩披大帔帛,手和足部有钏躅装饰。裙子与帔帛采取写实手法表现,衣纹流畅优美,生动表现出丝织物本有的质感。结跏端坐于双层束腰莲花宝座上,六臂或结印或持物,各各不同,其中右三手分别结施愿印、持摩尼宝珠、持念珠,左一手于腰间捧宝瓶,另两手分持谷穗和经书。莲花座造型规范,上下边缘各饰一周细圆的连珠纹;莲花瓣周匝环绕,饱满有力;座面阴刻“大明永乐年施”六字款,文字细劲,书体柔美,为永乐宫廷造像中的标准款识。莲座下封底缺损,装藏已失,但从大开的封底可清晰看到内膛的面貌,为造像时代、产地和工艺的判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整体造型端庄,形象生动,比例匀称,工艺精细,体现了明代永乐宫廷造像鲜明的艺术和工艺特点。特别是其表现题材非常独特,题材寓意十分美好,深受古今大众的喜爱,在明代宫廷造像中堪称稀有难得。

明代宫廷造像是由明代宫廷造像机构和皇家御用工匠精心雕造的佛教造像,造型完美、工艺精细、风格成熟、品质华贵,在藏传佛像艺术体系中堪称一种重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它在藏传佛像艺术基础上大量融入中原文化和艺术元素,表现出汉藏艺术交融共存的鲜明特点,学术界因此将它归类为汉藏风格。大量研究已经表明,明代宫廷造像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用途:一种是刻有纪年铭文的形式,造像上刻有 “大明永乐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 的款识,主要用于赏赐西藏上层人士,为朝廷推行的宗教笼络政策服务;另一种是无纪年铭文的形式,主要为宫廷佛堂或皇家寺庙供奉。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尊铜镀金财续佛母像就是一尊带纪年铭文的明代宫廷造像,它以完美的造型、精致的工艺充分显示了它的高贵的出身——宫廷御用监督造,无疑是一件永乐皇帝曾经赏赐给西藏某一上层宗教人士的重要圣物。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尊造像上的 “大明永乐年施”刻款,它不仅反映了造像年代、产地、身份和用途等重要信息,同时也隐含了当时永乐皇帝对待西藏地方的真诚态度和良苦用心。刻款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施”字和文字书写的方向上。其中,“施”字的用意明确,表明此像为永乐皇帝布施给西藏某一上层人士。布施是佛教宣扬的一种重要功德事业,是大乘佛教宣扬的六种重要修学内容——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一。在中原历史上,一些奉佛的世俗人士,乃至奉佛的帝王将相若做成一项功德事业,在功德铭上都习惯使用“施”字,如“施造”、“施资”、“施金镀造”等,以表达对佛教的虔诚态度。明永乐皇帝用此“施”字正是沿用了中原文化传统,既表达了对佛的虔诚,同时也表现了对受赐者的尊重和宽博胸怀。因为他不是以居高临下的帝王气势对待受赐者,而是以一个“功德主”或“施主”的身份,以低调平和的姿态,以求得与受赐者身份的一致与统一。这一表现形式既体现了佛教提倡的众生平等的思想,又符合我国儒家文化宽容礼让的道德观念。明代统治者对待西藏上层僧俗人士都习惯扮演“功德主”或“施主”的角色,在许多诏敕文书中也有具体体现。西方一些藏学研究者根据这样的表达方式,认为明朝西藏地方和内地中央政府的关系是一种“供施关系”,而不是真正意义的隶属关系,这显然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误解。而刻款的文字方向更加体现了永乐皇帝对藏族同胞和藏民族文化的无比尊重,因为这种从左至右的刻款形式与当时中原地区流行的自右至左的汉字读写完全相反,而与西藏地区藏文读写形式完全一致。这一情形当然不是巧合,而是永乐皇帝有意为之,目的正是为了顺应藏族同胞的读写传统。知微见著,由此细微之处,足可看出永乐皇帝对西藏文化和藏族同胞的关爱和尊重。

首都博物馆研究员 黄春和

2016年10月12日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财续佛母:财续佛母037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财续佛母/财续佛母037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