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02

9世纪印尼爪哇风格合金铜释迦牟尼佛立像(龘藏)

尺寸:高约22.7cm 宽约8cm
年代:9世纪
质地:合金铜
风格:爪哇
来源:龘藏
成交:150,000元(2019.04)
鉴赏:


随着佛教的南传,东南亚各地接收佛教的信仰,将具有印度色彩的佛教艺术与当地文化结合,进而产生各地独具风格的雕塑艺术。而为佛教创始人的释迦牟尼佛更是最主要的题材之一,此件释迦牟尼整体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是典型的古代爪哇地区的艺术造像作品。此时的造像,有的保存了印度笈多以及笈多后期的作品特征,部分则流露出帕拉美术的遗风余蕴。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趣,在佛像造像艺术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此尊释迦牟尼螺发整齐,宽额丰颐,双目低垂、仪态端庄安详、曲线流畅柔和、比例匀称准确,尽显静穆脱俗、一尘不染的仪态。佛像衣薄如蝉翼,紧贴身体、如出水中,身材颀长,四肢劲健,造像圆实而简洁的造型突出了此尊造像造型艺术上所要突出在质感上的优美。左手捻袈裟一角,右当自然下垂施予愿印。佛陀身体匀称,四肢、双肩和胸部强调雄健之美,强烈的内在力度通过轻薄透剔的袈裟彰显无遗;手指柔美、灵巧,刚中见柔。袈裟纹样简洁,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忠实地继承的笈多时期萨尔纳特样式的风韵。圆形莲台上莲瓣交错排列,瓣尖凸起,显得极为立体。下为方型台座,背后有一体式的背光和头光,背光最下方为传统的瑞象、摩羯等神兽,向上可见硕大的火焰纹,最上方的卵型头光外周又转化为卷草纹。此尊造像不论莲座还是背光的制作都是继承了帕拉王朝早期那烂陀风格造像的艺术风格,并融入了本土艺术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此尊释迦牟尼站立于莲台之上,呈现出行走姿态。佛经中记载了佛陀四种姿态,站、行、坐、卧。在喜马拉雅佛教造像中,站像、坐像、卧像常见,独不见佛行走的样子。行走佛是爪哇时期佛教艺术的一大特色。一贯高居佛堂之上,或坐或立的佛走下神坛,以婀娜的体态,曼妙的身姿现身于苍茫人世。他有了人的外形,保持佛的内心,双目微闭,面带笑容,莲步轻移,手臂微屈,指间暗藏佛印。当佛行走于人世,他便多了些人性,少了些神性。他行走在土地上,也走入和他相遇的每个凡人的内心。行走佛是很能体现爪哇佛教精神的一种形式表现。在爪哇时代,佛教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精神活动的范畴,而是一种日常生活中普遍的行为规范。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02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02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