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36

唐代铜鎏金释迦牟尼佛说法坐像(龘藏)

尺寸:高约10.1cm,宽约5cm;整体高约13cm
年代:唐代
质地:铜鎏金
风格:中原
来源:龘藏
成交:280,000元(2019.10)
鉴赏:

唐代的金铜佛像以盛唐时期为成就最高。究其原因,首先是佛教的高度发展和人们对佛教理解的加深,一种表现佛教精神的理想化形象应运而生了,其实是社会审美观念的更新,整个民族充满了生机和朝气,人们不再如痴如醉地去追求虚幻不实的东西,转而开始肯定现实,创造出反映现实的真善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那种清羸飘逸的士大夫情趣,已经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精神需要,一种符合现实真善美的美学规范——雄浑、丰满、温和、华丽,一种高度理想化、典型化的真实形象产生了。以本尊释迦牟尼为例,释尊面部方圆饱满,眉目上挑,神态端庄,却温和安祥,有典型的唐代“妙相庄严”之称。整个造型亦显的十分端庄,姿态舒坦自然,手法写实、概括、世俗气息愈益浓重,过去的那种棱角分明、方正、生硬的形式,已荡然无存了。

盛唐时期的金铜佛造像以饱满富丽、热情奔放和充满活力为特点。具体而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社会风尚和审美情趣。这时期出现的坐佛较多,大多鎏金饱满厚重,面相圆润,腮部尤见饱满;体态丰肥,袒胸,衣着刻划逼真,有强烈的轻薄贴体,柔软飘垂的立体感受。本尊造像即是如此,全跏趺端坐,袒露上身,着袒右肩式通肩大衣,右手施无畏印,左手禅定印,最为精美之处则是袈裟刻划逼真,衣褶自然流畅,自然逼真,不仅疏朗与繁密相合适度,且有着强烈的轻薄贴体,柔软飘垂的立体感,是盛唐金铜佛像中艺术价值极高的作例。这种衣袍自然下垂,轻柔垂飘、疏朗流畅的写实手法起源于北魏,东魏开始流行,唐代则达到顶峰。

本尊造像是盛唐时期释迦牟尼的标准像,没有隋代和初唐时那种生硬的棱角。在释尊肉髻的处理上也不似初唐和盛唐早期那样毫发毕现,已开始作模糊处理,但浑圆的肉髻仍然是释尊的标识,此处理方法与西安市临潼区博物馆收藏大的一尊唐代释迦牟尼像十分相似,为相似造像中的上品。

参阅:
1、文物出版社《佛影灵奇-十六国至五代佛教金铜造像》第253页;
2、松原三郎着《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增订版 昭和41年 吉川弘文管株式会社发行,第266页(图一、图二);
3、保利香港2014年春拍,Lot 3405,唐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坐像,成交价:RMB 999,350。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36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36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