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风格:尼藏

风格:尼藏

公元10-12世时期正是尼泊尔佛教艺术的鼎盛时期。西藏与尼泊尔有着传统的而不间断的友谊和艺术交往,随着这种交往,尼泊尔这种成熟的艺术风格也传入了西藏,在西藏本土艺术的影响下最终形成了尼藏合壁式风格。在尼泊尔艺术的熏陶下,西藏艺术家学习红铜鎏金造像技术,工艺水平足以与纽瓦尔工匠比肩,如夏鲁寺的造像以及丹萨替寺铜塔上的造像等。藏族艺术家也创造出大量具有西藏特色的祖师像,祖师像具有明显的西藏本土风格和人物特征,具有写实性,反映出祖师的内在精神,算是西藏最早的独立艺术创作。

外文描述

Nepal-Tibetan style, blend of Nepalese and Tibetan stylistic preferences

相关页面

造像特征

11至12世纪的尼藏风格造像

后弘期之初,由于政治上的分疆割据和宗教上的流派纷呈,藏传佛教造像艺术表现出明显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十一、十二世纪的西藏作品,用料以黄铜为主,极少镀金,工艺技巧主要仿克什米尔、帕拉艺术形式,同时也有部分仿尼泊尔造像风格的红铜鎏金造像。由于地域的关系,尼泊尔对西藏造像的影响主要在卫藏地区。所谓尼藏风格,是十一、十二世纪在西藏中部风行的,尼泊尔风格和西藏风格结合的佛教造像风格。起初,仿尼泊尔风格的尼藏风格佛教造像表情稚拙、体态僵硬、不重细节,尤其是造像背面的做工比较粗糙,造像比例失调,缺乏美感;随着西藏工匠技艺和审美的提高,整体造型趋于精致,面容逐步有西藏人的特征,但造像工艺细节的处理,装饰的精细美感,比较尼泊尔较早的原作,还是差距明显。

受尼泊尔艺术影响的13至14世纪藏中造像

十二世纪末,由于受到伊斯兰势力的不断入侵,印度各地佛教纷纷消亡,尼泊尔成为影响藏传佛教艺术的主要源泉。在政治上,元朝(1271年—1368年)统治者独尊藏传佛教萨迦派,推动了西藏各势力的整合,近四百年的分封割据局面逐渐结束,西藏各地的艺术风格也相互吸引融合,形成了相对统一的西藏中部的“西藏风格”。从十三世纪后半叶到整个十四世纪,随着西藏佛教的发展及元朝对西藏的资助,寺庙兴盛,留居西藏南部的钮瓦尔艺术家不断增加,自然形成了受尼泊尔艺术影响的西藏艺术风格. 13至14世纪受尼泊尔艺术影响的藏中造像,既保持了尼泊尔马拉早期艺术的特征,又具备自身的特点:

佛坐像整体呈正三角形,造型健硕,头部大,脸形方正略短,头部上宽下窄,五官较集中,眉额部大,双目低垂,仿佛陷入深思状,又仿佛俯视芸芸众生。肩宽腰细,四肢粗壮,手足较小。袈裟紧贴身体,身下袈裟下摆呈扇形排列,纹饰简朴。台座的莲花瓣排列整齐,鼓胀饱满,尖部向上,向外翘起。鎏金厚重,端庄沉稳。菩萨, 度母脸型与佛的造型一致,头戴叶冠,双耳带大耳环。身上服饰紧贴身体,装饰华丽,项链,臂箍,手环,脚环做工繁复,宝石镶嵌富贵华美。莲座平直,莲瓣多为双层上合或下翻,瓣形饱满,上宽下窄,有些造像的坐台莲瓣尖部草头繁复,立体感强。

深度阅读: ……

参考文献:
……

造像列表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风格:尼藏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风格/尼藏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