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风格:李查维

风格:李查维(Licchavi)

公元4世纪末,信奉印度教的李查维人入侵尼泊尔,随后建立了李查维王朝,从此,印度教在尼泊尔得到了发展,并与佛教密宗的一些思想相互吸收,形成了佛教与印度教并行发展、自由融合的一种文化形式。公元7世纪是尼泊尔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和佛教造像艺术正是在这一时期传入我国西藏。但在东北印度帕拉王朝建立后,尼泊尔最终于公元9世纪随着李查维王朝的终结被东北印度控制。这一时期(7世纪初—9纪初)的尼泊尔造像既仿效笈多风格,同时吸收了帕拉王朝金刚乘的表现手法,并逐渐融入本民族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模式。

外文描述

Licchavi Kingdom

相关页面

造像特征

李察维时期,大乘佛教兴盛,释迦牟尼佛造像较多,佛像面部雕刻细腻,身体比例完美,低垂双目,陷入内省,显得宁静和谐。佛像都穿通肩大衣,大衣分光素无纹和有弧形对称衣纹两种,但都是轻薄贴体,身体的轮廓线显露无疑; 菩萨造像头发高高盘起,盘发在头后部左右两边各垂下一缕,搭在肩部。这种盘发的造型是尼泊尔独有的,在斯瓦特、克什米尔、东北印度等佛教国家造像上都没见过。这一发型在尼泊尔造像中保持到十三、十四世纪。菩萨造像身着长裙,裙长盖过小腿,身上装饰相对后期朴素,在胯部斜系帛带,帛带是约束带,静坐修行时用来捆住身体,以持久保持同一姿势。帛带斜系于胯部,这种造型只出现在尼泊尔风格的造像中,其他佛教国家造像中都没有这种装饰手法。此时期的度母造像戴单叶冠,臂钏戴在大臂上部,其上的装饰物达到肩部,上身斜披宽宽的帛带,掩住胸部,在左肩后部打结垂下长长的飘带,下身着长及脚踝的裙,系裙带,从腰正中垂下。这时的女尊像保持了印度造像的传统,丰乳肥臀,腰部纤细,夸张地表现女性特征。

受笈多艺术影响的尼泊尔李察维王朝佛造像

印度笈多王朝被誉为印度艺术的黄金时代。笈多佛教造像艺术有早期和晚期(野鹿苑风格)的风格变化。尤其是服饰,特点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4-6世纪的笈多早期造像服饰特点:佛身着通肩大衣,腰部由粗壮变为苗条,轻薄贴体的僧衣,自双肩平行地辐射出一道一道流畅的隆起衣纹,犹如微风吹拂过宁静的湖水,划出一圈一圈的涟漪。轻薄的僧衣紧紧贴着佛陀的身躯,圆满的肩膀、宽广的胸躺、躯体间的线条无不合乎对称和谐的尺度,含蓄地体现出古典主义的理想境界。
笈多晚期(鹿野苑)造像与早期相比,更强调超越尘世的洁净无暇,双肩并未像笈多早期造像的宽厚,臂膀及腰部皆显得纤细,除了衣领及垂落的衣折外,通体的袈裟几乎平素无纹,仿若裸身一般,即便是双足下方的半圆形衣襞,亦是采用自内向外平行对称的辐射纹。整体而言,不带有丝毫的火气,造像嘴角常常微微地上扬,隐隐流露出喜悦的神色,将宁静内省的意像充分展现。
6-8世纪初后期笈多时代的佛造像作品存世稀少,从几件笈多后期铜质立像作品看,艺术造型依然保持了笈多早期造像的特点,但造型更加柔和温文,外表看来更慈悲圆融。佛像面相端庄,眼睑低垂,神态慈和宁静,头部密布螺发,头顶肉髻平缓,眉间没有白毫相。佛像肩宽腰细,躯体丰腴饱满,肌肤细腻而富有弹性,身着通肩袈裟,薄衣贴身,以表现佛陀身躯轮廓。从正面看,袈裟紧贴身体,形成一种半透明的形状,U型衣纹均匀分布。看其背部袈裟,显出厚重的质感,在背部形成了一个披风状的大衣,两侧衣角层叠写实厚重。
近似题材的尼泊尔李察维造像与笈多造像对比,能看出尼泊尔李察维王朝造像仿佛是笈多艺术的翻版,佛造像皆身着通肩大衣,尤其注意每尊造像腰间隐约可见紧衣袈裟内有一条细绳腰带,勒出腹肌的轮廓,刻画极为细腻传神,这些造型艺术特点完全是从笈多造像演变而来,但李察维造像在继承了笈多艺术优秀技法的基础上,加入了尼泊尔民族的审美,比如面容为尼泊尔人的特征等,脸型前额高,脸由上向下渐收,使尼泊尔造像艺术区别于笈多艺术,为尼泊尔造像艺术的独立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深度阅读: ……

参考文献:
……

造像列表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风格:李查维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风格/李查维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