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弥勒佛:弥勒佛025

6世纪北齐河清三年(564年)铜鎏金孔昭俤造弥勒像(山东省博兴县博物馆)

尺寸:通高27.8厘米 宽26厘米
年代:北齐河清三年(564年)
质地:铜鎏金
风格:中原
来源:山东省博兴县博物馆
参阅:外部链接
鉴赏:

1983年山东博兴县龙华寺遗址出土

弥勒头戴宝冠,冠前束带,宝缯垂肩。面相方圆,嘴角微四,略带笑意。颈戴项饰,双肩搭帔帛与璎珞。双手作施无畏与愿印,跣足相交而坐。弥勒背后有两榫,套接带卯孔的背光。背光正中有圆形头光和椭圆形身光,雕莲花和忍冬,背光边缘凸起,内饰火焰纹。背光边缘有11个凸起的方形卯孔,顶部卯孔接一舍利塔。左、右各5个孔接10个飞天。飞天头東圈,披长巾,着长裙,双手上举,长巾绕臂飞扬,若火焰燃烧,构思独特。背光后刻铭文:“河清三年四月八日,乐陵县孔昭俤……造弥勒像一躯…囗世六事。”


孔招俤造弥勒交脚菩萨坐像通高27.8厘米,像高9厘米。菩萨交脚坐姿,宝冠、缯带及身上的其他衣饰,与上述北齐菩萨立像大体相似,唯璎珞有明显差异。交脚坐姿在十六国北朝时期已成为弥勒菩萨的专有姿态,在较早的北凉石塔中作为未来佛的存在,与包括释迦佛在内的七佛组合在一起,形成过去、现在、未来世的时空观,也寓意着佛法长存的理想。

博兴龙华寺遗址出土的这件精美金铜弥勒菩萨像,拥有华丽的莲瓣形背屏,背屏上端是象征佛法的宝塔,两侧各配置五身烘托祥瑞气氛的伎乐飞天。这些图像组合,与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的北魏晚期至东魏时期背屏式石刻造像颇为相似,后者为山东北部北朝晚期经典造像样式的集中代表。需要指出的是,造像中的主尊菩萨像、莲瓣形背屏、宝塔、十身伎乐飞天,都是单独铸造后,再经卯孔拼接在一起,其间包含有多重制作工艺,这比一次铸造成型的工艺要复杂很多,不过图像的视觉观感也因此得以最大化提升。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弥勒佛:弥勒佛025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弥勒佛/弥勒佛025 · 最后更新: 2022/08/29 13:17 由 artem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