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观音菩萨:千手观音

观音菩萨: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的全称是“千手千眼观音”或“千眼千臂观音”,是密宗的六观音之一。如果在千手观音像前仔细一数,会发现千手观音实际上仅有四十二只手,那么何以称千手观音呢?据佛经称,观音曾发誓要普度众生,然而众生芸芸,观音颇有力不胜任之感。于是观音分身成四十二个大慈大悲菩萨。观音的师傅无量佛见状,劝其不要急躁,否则欲速则不达。无量佛将四十二个个体撮合在一起,只留下四十二只手臂,又让每只手掌上长出一只眼睛,代表一个化身。这样除去主体的两只手臂,还有四十只手臂,每只手臂各配上佛门三界中的二十五“有”(即三界中二十五种众生生存的环境),两数相乘积为一千,故称千手千眼观音,俗称为“千手观音”。其多为立像,这是用了形象化的夸张手法显示观音慈悲的无比广大。千手观音的千只手如扇面形排列几层,有如孔雀开屏一般,十分壮观。

千手观音最初的艺术形式是依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变相》,即《千手眼大悲变相》制作的。其经和像虽在唐初就由印度传法僧携入中土,但历经多种曲折和艰辛,才于一百年后在华夏土壤扎根。即便如此。唐宋寺庙壁画及石窟寺中此类题材仍然较少。目前见于画史记载最早者可能是四川名画家左全于唐宝历年间(825一826年)在成都三学院文殊阁绘制的,惜已荡然无存。有专家认为,在尚未发现更早的图像资料以前,敦煌盛唐时期诸如79、113、148等窟的《千手经变》,可以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千手经变》图像。

十一面观音主救济阿修罗道,千手观音主救济饿鬼道,他们是观音菩萨众多身相之二种。千手眼观音又多具十一面, 本页面只包括多于八臂的千手观音.

外文描述

There are a number of different forms and traditions of the Eleven-faced Lokeshvara. The original Sanskrit source literature is the Arya Avalokiteshvara Ekadashamukha Nama Dharani(《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 In this text there is only a mention of the eleven faces with no mention of colour or arrangement of the faces. There is also no mention about arms, or number of arms.

With the form of Lokeshvara having one thousand arms the source literature is the Maha Karunika Dharani Sutra(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where the one thousand arms are clearly stipulated. In that text there is no mention of faces, even one face or any number of faces.

相关页面

造像特征

千手千眼观音的形象、姿态、持物、印相等变化很多,主要有三面、十一面,手臂则有二、四、八、二十五手、四十手和千手。千手千眼观音造像是从唐代开始的,清代随着密宗的兴起,千手千眼观音逐渐被作为主尊供奉。据清工布查布译著《造像量度经续补》中记载千手眼观音菩萨为十一面,所以藏传佛教中严格遵守造像量度,藏式千手眼观音菩萨多为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的右手从上到下依次持念珠,代表能使信仰者得到一切佛、菩萨的接引;金法轮,象征佛法象轮子一样旋转不停,永不停息;结施愿印,表示千手观音能给与众生愿望满足,使众生所祈求之愿都能实现之意。千手千眼观音的左手从上到下依次持 莲花,能令信仰者成就种种功德;持弓,代表能使求官位的信仰者如其所愿;持宝瓶,代表能调和家眷,使亲情和睦,没有纷争。千手千眼观音千只手有如轮盘,每掌又生一目,洞察人间的疾苦,发誓要度尽世间所有众生;左右各五百只,最前两只手合十,表示礼敬众生。用野兽皮盖住左胸,身穿绸裙衣,腰系宝带,身著八种服饰;一直以来,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造像始终秉承着面目慈祥安和、呈正面观,手臂由内向外呈放射状、左右对称排列这些特征,其造像给人以安定均衡的艺术美感。

深度阅读:

参考文献:
藏传佛教千手千眼观音造像的图像学研究

造像列表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观音菩萨:千手观音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观音菩萨/千手观音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