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观音菩萨:观音菩萨028

12世纪古格王朝自在观音擦模(龘藏)

尺寸:高约5.2cm 宽约4.1cm
年代:12世纪
质地:白利玛
风格:古格王朝
来源:龘藏
成交:460,000元(2019.07)
鉴赏:

在藏传佛教中,擦擦是无数璀璨艺术瑰宝中的一朵奇葩。“擦擦”指一种模制的泥佛或泥塔。它是广大僧俗信众寄托自己心愿的圣物,其目的在于积攒善业功德。每一尊擦模都可以打制出成千上万个擦擦来供奉,擦模无疑在藏传佛教中担任着传播法像和传承文化的巨大作用,这里的功德是无量的,因此每一尊擦模都具有极大的宗教价值。

西藏西部曾为藏传佛教繁盛之地,佛教一度在这里辉煌了700余年。公元11世纪初,古格国王益希沃舍身为法邀请印度阿底峡大师入藏弘法,大译师仁钦桑波自克什米尔学法归来建寺译经,率先在西藏西部揭开了佛教发展的序幕,为后来古格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的弘法事迹也成为西藏佛教史上千古传颂的佳话。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古格王国的佛教文化艺术遭到了严重毁坏,曾经辉煌的古格王国和古格佛教也随之渐渐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今天我们借助托林寺、东嘎皮央石窟、阿契寺、塔波寺等少数的佛教遗迹,勉强可窥当时佛教和佛教文化艺术发展的大致面貌。此次龘藏秋季拍卖会推出这尊11-12世纪古格王朝时期的莲花手观音擦模,对我们了解和研究西藏早期特别是古格王朝的脱模艺术和造像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此尊擦模呈椭圆形,深浮雕,观音菩萨方额圆脸,面庞饱满,弯眉高挑,目光直视前方,双唇饱满,嘴角上翘呈微笑状,体态袖长,坐姿闲适优美,生动表现出一位少年的自信与天真。后有头光,高发髻,头戴三叶冠。上裸身,项圈、手镯、臂环、璎珞庄严其身,上身向右后方稍倾,右手臂撑台座并持莲花花,右臂自然搭于弓起的右膝,掌心向外施与愿印,姿态放松自然。下身着花长裙,右腿自然舒展,左腿高曲足心着莲台,结游戏坐于莲座之上。莲瓣规整,尖端稍卷,动态十足。在观音菩萨周围刻有古藏语经文。此尊擦模造像雕刻体装饰较为简洁,躯体刻画饱满柔软,铜质细腻,光滑明亮,肢体协调,富有动感,是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风格的11-12世纪西藏西部的作品,与西藏阿里地区托林寺出土的11-12世纪观音擦擦基本一致(图一)。

古格王国位于青藏高原的最西端,札达象泉河流域为其统治的中心,北抵日土,最北界可达今克什米尔境内的斯诺乌山,南界印度,西邻拉达克,最东面一度达到冈底斯山麓,都城札不让位于现札达县城西18公里的象泉河南岸。它在历史上的势力范围以今天西藏西部阿里地区为主,但又远远超过了阿里地区的范围,实际包括今拉达克、、古格、普兰、木斯塘等地。由于自然地理上古格王国处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西段,所以国外学术界又习惯将古格王国曾经统治的区域及其邻近地区称为“西喜马拉雅地区”。古格王国统治时间大约从10世纪末至17世纪初,有七百余年的辉煌历史。在七百余年历史上,其文化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即10至12世纪的古格王国建立初期和15至17世纪古格佛教复兴时期。其中,前一时期在古格王国统治者对佛教的大力扶持和崇奉下,佛教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极大发展,佛教建筑、雕塑、绘画等各种文化艺术遍地开花,展现出灿烂恢弘、摄人心魄的文化艺术光彩,充溢着慈悲智慧、宁静安详的人文情怀。

至今古格王朝时期保留下来的擦模非常稀少,偶有见到也多有残损,如此尊莲花手观音这样品相如此完美的更是罕见,这尊擦模,见证着那个神秘王朝的灿烂与辉煌,也成为人们研究和了解当时绘脱模造像艺术的重要参考依据,是一尊集艺术价值、考古价值于一身,难得一见的收藏珍品。

参阅:
1、 天津美术出本社,《擦擦-藏传佛教模制泥佛像》,第112页,图80
2、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擦擦》,第21页,图33
备注:龘藏曾经拍了一尊同款古格模子,成交价518000元,同比之下这尊更精美!!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观音菩萨:观音菩萨028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观音菩萨/观音菩萨028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