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447

5世纪北魏太和元年(477年)阳氏造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坐像(台北故宫博物院)

尺寸:高40.3cm 重3954g
年代:北魏太和元年(477年)
质地:铜鎏金
风格:中原
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备注:阳氏造
鉴赏:

尊像和台座合铸而成,背光另铸。青铜胎质致密,镀金厚且与胎连接紧密,金色黄带赤,作工精良。发作大涡纹,脸形长圆,若袒右肩僧祇支,外披大衣、右肩露出衣角,和炳灵寺一六九窟建弘元年(420)阿弥陀佛主尊类似,但是本尊大衣衣缘在胸前曲折翻转,和右肩大衣连接成弧,衣褶似火焰开叉扬起,气势雄壮,表现太和时期的特殊风格,体积虽小,和云冈第二十窟的主尊(460年左右)风格几近。单尊造像中,藤井有邻馆藏太安元年(445)石造佛坐像已表现类似风格,且不乏其例,如太安三年(457)释迦坐像及大阪市立美术馆藏天安元年(466)佛坐像。因此石雕较金铜佛早出现太和风格。

台座两层,上层为须弥座,仰覆莲瓣,台侧饰以唐草文,座前两立雕狮子,回首转身,姿态威武。下层方形座,开波浪状门,两侧均雕供养人,上排唐草文连环成排,台座雕刻精致。背光外圈U形火焰纹熊熊围绕,和主尊气势相映,益增雄浑气势,是太和新样式,内圈四佛和头光中的二佛一起共同形成七佛。背光后面亦雕刻精巧,分为三层,上层中央塔形内释迦和多宝佛并坐。塔外左右两侧文殊持如意和拿麈尾的维摩相对而谈,表现维摩诘经文殊问疾品的场面,中层中央释迦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两侧各两比丘跪坐、菩萨胁侍,下层中央诞生佛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左侧摩耶夫人攀树而立,太子自右胁诞生,右侧龙王浴佛,帝释天和梵天两旁跪坐,下层最外侧两长方形榜题,现字迹已不清。背光不仅内容丰富且构图安排秩序井然,场景紧凑,无疑是五世纪太和期的精品。


日本东京新田氏个人收藏,大村西崖《支那美术史雕塑篇》著录。

后来台北故宫博物院以1.5亿新台币(约合3600万人民币)天价自新田处购得

发愿文:太和元年九月十日安熹县堤场阳□□愿已身为亡父母造释迦文佛,又为居家眷属,大小现世安稳,亡者生天,宣语诸佛,所愿如是,故记之耳。

此佛像大舟形炎焰纹饰,宣字形台座,束腰部分有二狮子,是典型的太和初期的佛像,制作十分精美。

参阅: 5世纪北魏太和元年(477年)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坐像法恩造(东京国立博物馆)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447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447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