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金刚萨埵:金刚萨埵061

13世纪西藏帕拉风格金刚萨埵立像(龘藏)

尺寸:造像高约17.5cm,宽约6.2cm,整体高约28.7cm,宽约9.8cm
年代:13世纪
质地:合金铜
风格:西藏帕拉风格
来源:龘藏
成交:240,000元(2019.04)
注解:台座和背光为新做
鉴赏:


金刚萨埵( Vajrasattva),梵语古译作“缚日罗萨怛缚”,为密乘百部之共主,其形象依传承及法门缘起之不同而有多种化现,例如显宗、密宗等不同缘起相貌。其名由梵语“金刚”( vajra)与“萨埵”( sattva)二词所组成。金刚:汉语古译为“跋折罗”,据密宗典籍《金刚顶经》的汉文解释本《金刚顶经》〈疏一〉记载:“世间金刚有三种义:一不可破坏,二宝中之宝,三战具中胜。”故知其右手所持的金刚(金刚杵)有不可摧坏之意。萨埵:汉译为勇士、勇猛之大士,意指精进勇猛向道之菩萨。

随着金刚乘佛教的发展成熟,金刚萨埵的图像逐渐被确定下来,常见形象为坐姿相,右手当胸持金刚杵,左右持金刚铃置于胯腿上,双足结作金刚跏趺坐。此尊造像为立姿相,多见于13世纪之前的帕拉风格作品中,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尊13世纪西藏造帕拉风格的立姿金刚萨埵(图一)可供参考。

此像面含浅笑,双眼低垂,细眉上挑,面容安详恬淡,宽额深目,具有南亚人的相貌特征。束蕉叶形高发髻,戴三叶宝冠,缯带呈夸张的扇形于耳后展开。袒上身,宽肩细腰,整体身姿微呈三折,站姿为右实左虚,稍曲左膝之双足并立姿,颀长优美。腿部线条流畅自然,双足巍巍不动,体现出静谧庄严之态。手臂健壮,右手于身体前方托金刚杵,左手于腰侧持金刚铃。所持金刚铃杵,尺寸巨大,饱满厚重,全立体塑造,放佛可以直接从造像手中取下来一般。下身长裙贴身,衣褶呈平行的U形,錾刻花朵纹饰,此为帕拉风格造像的常见装饰手法。造像所配项链、钏环朴拙简约,肩部垂挂圣线,帔帛对称装饰于身体两侧,产生均衡协调的美感。金刚萨埵身形挺直站立于覆莲座之上,莲瓣宽扁平整,连珠饱满厚实,排列整齐。座下有方台,背后有拱门型火焰背光,此台座和背光为新做,因为从造像背部插销可以看出此像原本就是有背光和底座了,但是因为年代久远,它们都已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了展示出此尊造像最美的地方,特意遵循古法,参考了诸多资料,按照帕拉造像的制式,为其复原了一套背光和底座,虽然是现代仿制但是精彩程度如同帕拉王朝的工匠亲手制作。

整体来说此尊造像造像铜质古朴,造型大气,意境十足,具有明显的时代和地域特征. 12-13世纪的西藏深受东北印度影响,大批异域工匠入藏铸造佛像。此一时期西藏所造佛像不仅吸收了东北印度帕拉王朝造像艺术元素,也融入了本民族的审美情趣,被定为西藏帕拉造像.

参阅:
1、《藏传佛教金铜造像图典》,文物出版社,第80页,图76。
2、《藏传佛教金铜造像图典》,文物出版社,第93页,图88。
3、《印度与西藏的铜造像》,冯·施罗德著,第71页。
4、《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金铜佛·上卷,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第71页,图81.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金刚萨埵:金刚萨埵061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金刚萨埵/金刚萨埵061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