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金刚萨埵:金刚萨埵119

18世纪蒙古扎纳巴扎尔风格铜鎏金金刚萨埵双身像(香港瀚海)

尺寸:高25cm
年代:18世纪
质地:铜鎏金
风格:蒙古 扎纳巴扎尔
来源:拍卖会
成交:11,850,000港元(2017.10)
参阅:香港瀚海
鉴赏:

蒙古 扎纳巴扎尔 铜鎏金 原封底

著录: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金刚萨埵:金刚萨埵119

藏传佛教认为金刚萨埵为释迦牟尼演讲密乘时呈现的身相,因而称为秘密主,为本初佛之一。在佛教艺术中,多以单身坐像出现,故此双身像题材罕见,非常难得。

这是一尊典型的蒙古扎纳巴扎尔风格造像。头戴五叶宝冠,冠叶雕刻精巧。面相端庄圆润,神态慈祥柔和。主尊双手环抱明妃,与常见的双身像不同的是,其双手没有在明妃身后交叉,而是上下安置,右手于明妃背后托举直立金刚杵,左手于明妃腿侧执握金刚铃。结全跏趺坐于莲座上。明妃亦头戴五叶冠,右臂于主尊颈后,持金刚钺刀;左臂靠在主尊右肩,托举颅钵。双足环扣主尊腰部。莲座周正厚重,上下缘各饰一条连珠纹,莲瓣宽大扁平,制作细腻精致,为扎纳巴扎尔本人亲塑。

一世哲布尊丹巴(1635-1723),法名扎纳巴扎尔,是蒙古族历史上最著名的宗教家、艺术家、建筑师、医生及诗人,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出身于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身份高贵,最终成为清初四大转世活佛之一,为清王朝统一蒙古各部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又是一位伟大的雕塑艺术家,他所铸造的佛造像自成一派,即被今人所称道的「扎纳巴扎尔风格」。

扎纳巴扎尔在佛教艺术方面的重要性在于,他独创的风格奠定了蒙古佛教艺术的基调,并影响了清朝宫廷造像的发展。扎纳巴扎尔风格造像具备一定的帕拉风格遗留,又有着业已变化了的藏传佛教造像的主要特征,吸收融合了外来佛教造像的范本和程式,使之成为喀尔喀蒙古藏传佛教造像的崭新形式。 扎纳巴扎尔的佛教造像风格强健,但绝无呆板强直的弱点,透出草原民族独有的雄健与生机。佛之手印、足结跏趺时的动态协调适度,呈现出柔和生动之态。面相一般保留一些外来影响的特征,比如有的造像眉弓与鼻梁的直接衔接系来自帕拉风格,但总体而言还是更突出蒙古人的面貌特征。佛身一般宽肩、凸胸、细腰,但整体感觉仍较为圆润。另外,扎纳巴扎尔所铸之像,即使是男相,也都会略带一点女性的柔美。如果将扎纳巴扎尔造像与同时期的清宫造像相比较,不难发现扎纳巴扎尔造像是灵与肉、教义与形象互为统一的杰作,也是将造像仪轨与蒙古特征、尤其是蒙古女性特征融为一体的民族之作。

来源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金刚萨埵:金刚萨埵119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金刚萨埵/金刚萨埵119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