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佛造像艺术:佛造像艺术017

清代康熙宫廷风格造像欣赏(17-18世纪)

我们平时所说的清代宫廷造像,主要是指出自康熙和乾隆二朝的宫廷造像,这与我们目前发现的造 像实物及相关的文献记载有关。事实上,清代帝王充分了解藏传佛教在蒙藏地区的重要影响。早在明末清初时,格鲁派(黄教)的势力已十分强大,作为格鲁派领袖的五世达赖喇嘛在蒙藏地区有着极其崇高的宗教地位和威望。可以说,此时期由他领导的政治、宗教活动直接影响着清廷与西藏和蒙古诸多部落的政治关系。在清代帝王中,康熙帝对藏传佛教十分崇重,不仅册封了一世章嘉国师和一世哲布尊丹巴活佛,也册封了让他极为重视的五世达赖喇嘛。不仅如此,清朝政府还为稳定和巩固蒙藏地区的和平局面,在多处兴建黄教寺院,并在这些寺院中供奉佛像。这样一来,即符合当时国家政治需要,也可满足人们对宗教信仰的需求。同时,也推动了藏传佛教及造像艺术的发展。  

公元1697年,康熙帝率先在宫廷设“中正殿念经处”,集中各族能工巧匠制作佛像。此时期造像多为黄铜合金铸造,铜胎较厚,工艺精湛,神韵动人。面相通常额头宽广,丰圆适中,较为秀美。双眼刻画写实,鼻梁挺直成三角状,处理颇为简单,带有汉地造像特点。在菩萨类造像的造型方面,直接参考了永宣宫廷和西藏地区的造像特点。上身挺直袒露,丰胸细腰,胸前饰璎珞,多嵌宝石作为装饰,并对耳环、璎珞及各种钏饰的细节部位处理一丝不苟,带有明显的永宣宫廷造像特点。双肩帔帛下垂缠绕小臂,向两侧甩出至莲座前方,或经两腿下方再对称垂搭于莲座前方。在帔帛和衣缘的处理上,通常錾刻精美纹饰,与莲座下缘处錾刻的卷草纹相互映衬。在衣褶的处理上,略显模式化,主要继承了明晚期的中原造像艺术特点。部分康熙时期宫廷造像是以康熙本人为模特的标准造像。深束腰式大梯子座,大连珠纹,莲瓣宽肥饱满,带卷草纹,宫廷气息浓厚,融入了一些蒙古造像元素。莲座背面通常有2至4个莲瓣宽的空白区域,这种作法常见于清代造像中。然而康熙造像的这个区域却是浮起的,当然也有一些造像的莲座后背无留白,为满莲纹。  

总而言之,康熙宫廷造像是继永宣宫廷造像之后的第二次巅峰之作。在结合了明代汉地造像和西藏造像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虽然此类造像现存数量不多,但因造像工精形美,造型端庄大气,从而受到世人喜爱,其艺术价值在拍卖市场中尤为坚挺。  

图1(释迦牟尼)高33.5厘米,重8715克。造像头部饰规整的螺发,肉髻高隆,髻珠凸显。面轮丰圆,直鼻小口,双目低垂,表情静谧。眉间白毫处镶嵌东珠,此种装饰工艺实属罕见。躯体圆浑健硕,身着裹右肩式袈裟,内着裹胸,延续了明代中原地区造像特点。袈裟上錾刻大小不同的福田,其间錾刻精美缠枝花卉。手脚刻画写实,左手结禅定印,右手结触地印,跏趺端坐。莲座上缘饰连珠纹一周,莲瓣宽肥饱满,饰卷云纹。整躯造像端庄大气,雕工精湛,金色亮丽,具有强烈的神圣之感,为康熙宫廷造像之标准器。2007年请于德国伦佩茨。著录:梁晓新、李嘉伟《延熏秀色-康熙瓷器与宫廷艺术珍品特展》(shimmering romance specialexhibition of KANGXI porcelain and works of art)P214,2011年.

图2 (阿弥陀佛)高17厘米,重1508克。此尊头饰螺发,肉髻高耸,宝珠顶严。面庞圆润,高鼻薄唇,眼睑微垂,庄严静穆。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衣薄贴身,并在袈裟衣缘处錾刻精美纹饰,衣褶呈扇形自然铺于莲座之上。双手于脐前结禅定印,结跏趺坐。束腰式仰覆莲座造型端庄,莲座上缘分别饰大连珠纹和精密的小连珠纹一周,极具特色。莲瓣挺拔,饰卷云纹。整躯造像造型端庄,躯体健硕,肌肉发达,金色完美,品相完好。2008年请于北京翰海。 

图3(燃灯佛)高11.5厘米,重803克。此尊造像虽体格较小,但胎体十分厚重。整体造型端庄,体现了清代康熙宫廷造像的鲜明艺术特点。面相俊秀,眼睑低垂,双唇微开,神态慈和。身躯健壮,身着裹右肩式袈裟,内着裹胸,延续了明代中原地区造像特点。衣纹质地厚重写实,衣缘处錾刻精美的缠枝花卉,衣褶自然流畅,明显继承了内地写实性的表现手法。手脚刻划柔软,左手结禅定印,右手结说法印,全跏趺坐于束腰式仰覆莲花宝座之上。莲瓣上缘饰连珠纹一周,莲瓣饱满,饰卷云纹。2006年请于德国伦佩茨。 

图4和图5是两尊四臂观音像,图4高28厘米,重4940克,台湾回流;图5高12.5厘米,重620克。两尊造像体量相差较大,头部皆戴五叶花冠,葫芦形发髻,耳际处U形宝缯上扬。图4面相方圆,细眉高翘,双目低垂,表情沉静;图5则是以康熙本人为模特的标准造像,面相十分俊美。除此之外,两尊造像耳垂圆􀀀,余发束绺垂搭双肩。上身袒露,胸前饰项圈璎珞,下身着长裙,系珠宝腰带,四肢佩戴钏环,尤其是图5四臂观音像在花冠、璎珞、钏环等处镶嵌宝石,显得尤为华贵。左肩搭仁兽,双肩搭帔帛,在手腕处分别绕成半圆环,绕过两腿垂于莲座前方。衣缘处錾刻精美纹样,衣褶自然流畅,继承了内地写实性的表现手法。主臂双手于胸前合十,左上手持莲花,右手持念珠,结跏趺坐。图4莲座上下缘各饰连珠纹一周,仰覆莲瓣对称分布,宽肥饱满,饰卷云图1 释迦牟尼像图2 阿弥陀佛像纹。图5莲座为满莲,仅在莲座上缘饰连珠纹一周,而在莲座下缘錾刻精美的云草纹。两尊造像造型典雅庄重,工艺精湛,大梯子座,大莲瓣,金色厚重亮丽,明显继承了永宣宫廷造像的艺术风格。著录: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古器物展览图录(一)P134-135,2010年。梁晓新、李嘉伟《延熏秀色-康熙瓷器与宫廷艺术珍品特展》(shimmering romance a special exhibition of KANGXI porcelain and works of art, P216,2011年。)

图6(除盖障菩萨)高24厘米,重3330克。除盖障菩萨为八大菩萨之一,54“除盖障”是消除一切烦恼的意思,救度众生的烦恼痛苦。虽然除盖障菩萨在八大菩萨中知名度最低,但当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任何侥幸无济于事时,她的角色就会变得非常重要。此尊造像雕工精湛,金色饱满悦目,品相完美,题材少见,为康熙时期造像之标准器及典型题材。头戴五叶花冠,束发高髻,耳后缯带呈U形上扬。面相方圆,额际宽广,双目微合,眼睑微垂,相容慈和娴静。面相俊美,结合了中原与西藏地区的造像精髓。两耳饰圆􀀀,下饰叶形坠,胸前饰华丽的璎珞,极具皇家气势。两乳外侧披挂长链,链珠细密。两手各拈一茎绽开的白莲当胸结说法印,左肩白莲上置一轮满月,右肩白莲上置一宝瓶,宝瓶和满月是除盖障菩萨身份的重要标识。躯体健硕,端正挺拔,身披帔帛,质地轻薄,衣纹流畅自然,顺肩绕臂飘垂于体侧,双双轻搭莲座前。下身着裙,轻薄贴身,腰间系带,于脐前打结。全跏趺端坐于双层束腰式仰覆莲花宝座之上,莲座十分宽大,上下缘各饰精密的连珠纹一周。莲瓣造型饱满,饰卷云纹。原欧洲藏家旧藏,2007年请于北京保利。

图7和图8是两尊文殊菩萨像。文殊菩萨作为智慧的本尊,也是汉传佛教中的八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和毗卢遮那佛一起被尊称为“华严三圣”,在日本佛教中是“大和十三佛”之一。文殊菩萨不仅在藏传佛教中与观音菩萨和金刚手菩萨合称“事部三怙主”,并且在显教和密教中也深受重视,其形象有很多种,一面二臂形象较为多见,一面四臂形象较为少见(图9)。清代皇帝被视为文殊菩萨的转世化身,哲布尊丹巴曾亲自为康熙帝制作文殊佛造像。故文殊造像为宫廷造像之代表性题材。图7高25厘米,重3280克;图8高10.5厘米,重492克。两尊造像头戴五叶花冠,耳􀀀精美,宝缯束于耳际。面相俊美,双颊丰满,双目低垂,相容静美。身着天衣绸裙,胸饰璎珞长链,腰系珠宝丝带,四肢佩戴钏镯。腰部细瘦极有力度,小腹依然富有弹性,但不再像永宣造像那样明显。帔帛顺肩而下,尾端双双轻搭座前。衣缘錾刻缠枝花卉,裙褶呈放自然。左手拈一茎莲花,花蕊上奉置般若波罗蜜多梵匣;右手高擎利剑,斩断一切烦恼与愚痴,全跏趺坐。下承双层束腰式仰覆莲花宝座,上缘处饰大连珠纹一周,莲瓣饱满舒展,饰卷云纹。图7为康熙标准器,工精形美,大梯子座,大莲瓣。2008年请于荷兰佳士得。图8体量小,造型生动优美,工艺精细,周身配饰之处皆以宝石镶嵌,雍容华贵,为康熙时期造像艺术精品。

图9(四臂文殊菩萨)高16厘米,重1432克。此尊头戴五叶花冠,顶束高发髻,宝缯于耳际束成扇结。直鼻小图口,相容静谧,饰花草形大耳,极为精美。上躯略向左倾,四肢佩戴璎珞钏环,胸饰三重璎珞长链,长珠链从两乳外侧绕过。身着天衣绸裙,衣缘錾刻精美纹饰。上二臂左手拈一茎莲花,花蕊上奉置般若波罗蜜多梵匣,右手高擎宝剑;下二臂双手原持弓与箭(已佚),象征除去无明愚痴。身披帔帛,于腋下打结,自然垂落于莲座正前方。双腿盘曲,全跏趺坐于双层束腰仰覆莲座之上。莲座上缘饰连珠纹一周,下缘錾刻精美的花草纹。莲瓣饱满舒展,饰卷云纹。整体造型风格成熟,工艺细腻精湛,周身装饰之处镶嵌宝石,金色饱满悦目,为典型的康熙宫廷造像艺术精品。2007年请于北京匡时。

图10(金刚萨埵)高16.6厘米,重1590克。此尊从宝冠、缯带及莲座形式特征看,符合西藏造像的相好标准,同时较多地融入了汉地的审美情趣和传统表现形式,体现出康熙时期北京宫廷造像的艺术特点。面相俊美,鼻翼宽广,眼睑微垂,目光下敛。袒上身,腰肢微微扭动,腰细富有力度。胸饰璎珞长链,肩搭帔帛,顺肩绕臂飘垂于体侧,质感强烈。身着菩萨装,腰束丝带,裙纹写实,裙褶自然流畅铺于座面上。左手持金刚铃,右手当胸持金刚杵;左足踏莲,右足蜷曲,左舒坐于仰覆莲花宝座之上。莲座上缘饰连珠纹一周,下缘宽大,饰精美的花草纹,莲瓣宽大饱满,饰卷云纹。整躯造像造型完美,工艺精湛,周身配饰之处镶嵌各种宝石,相互映衬。造像金水厚重,其造型来自康熙本人,为康熙宫廷造像之标准器。2006年请于北京匡时。

图11(绿度母)高61厘米,重47300克。在佛教神系中,绿度母被尊称为三世佛之母,具有拔济众生出种种苦难之功能。在西藏,松赞干布的尼泊尔妃子墀尊公主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现。来藏传法的印度大师阿底峡尊者以此尊作为守护神。在很多藏传佛教艺术中,绿度母往往占据了女尊菩萨的中心位置。此尊面相有如年轻女子,额部饱满浑圆,有明显的弧度,颊颐丰满。鼻梁挺直,双目微睁,肃穆含笑,尽显清丽俊秀之图5 四臂观音像气。头戴五叶花冠,花瓣形冠叶分离较开。顶饰摩尼宝,葫芦形发髻,余发披肩,丝丝精细。耳际处缯带飘逸,耳上部为圆环,圆环下端缀璎珞为饰。胸宽背阔,细腰高乳,双乳隆起含蓄,有汉地造像之风,与印度、尼泊尔、西藏夸张地表现手法不同。胸前饰璎珞,长链从两乳外侧绕过。周身花冠、发髻、缯带、耳环、项圈、璎珞及钏镯等处镶嵌珊瑚与绿松石珠。上身袒露,下身着裙,衣薄贴身,腰间系丝带,裙褶自然流畅。裙摆以阴线刻纹装饰,两条帛带自肩部绕臂而下垂搭于莲座前。两茎莲枝紧贴双臂,各有一朵即将绽放的莲花。左手当胸施三宝严印,持优钵罗花;右手置于膝前施与愿印。左腿盘曲,右脚下探踏一莲花,刻划出一条优美的曲线。游戏坐姿于沉稳宽大的仰覆莲花宝座之上。莲座上下缘各饰连珠纹一周。莲瓣对称布局,圆鼓肥大,饰卷云纹,下部有类似于束带的装饰形式,与此时期常见的造像特点不同,反映出康熙晚期造像审美趣味的转变。整躯造像形制硕大,气势磅礴,莲瓣宽肥丰满,宫廷气息浓厚,为康熙时期宫廷造像精品。2006年请于天津文物。著录:《罗博报告》P123,Robb Report Lifestyle,2011年1月号,总第40期。

图12(六臂大黑天)高26.2厘米,重4760克。大黑天是梵语Mahākāla的意译。他是印度教显婆神的忿怒形化身,被密教视为战斗之神。作为藏传佛教最重要的护法神之一,备受元明清三朝推崇。元世祖忽必烈受国师八思巴影响崇信大黑天,并使其成为蒙古军队的保护神。明代皇室信奉佛教中的密宗(密教),明成祖朱棣曾设殿供奉大黑天。清朝满族受蒙古信奉藏传佛教的影响,对大黑天十分崇信。据说,皇太极曾因得到一尊纯金制作的大黑天像而建庙供奉(实胜寺)。康熙帝因重视和扶植藏传佛教,曾在北京普度寺兴建了玛哈嘎拉庙。由此可见,大黑天在藏传佛教中的重要性,其常见形象有二臂像、四臂像和六臂像。此尊造形生动,比例精准,所持法器完好。值得一提的是,在康熙风格造像中,忿怒像较为罕见。头戴五骷髅冠,赤发中缠绕一蛇。隆鼻阔嘴,三目圆鼓怒视,红色卷须鬓,呈现忿怒相。耳饰叶形花􀀀,宝缯上扬,颈挂项圈长链,胸前亦缠一蛇,以表对龙王的降服。胸饰璎珞,腰间围虎皮裙,环绕人头链。身披象皮,倒U形大帔帛飘垂于两腿外侧,尾端向上翻卷,动感十足。主臂双手分持骷髅碗和钺刀,余手各执骷髅念珠、骷髅鼓、绳索及象皮。左展立姿,足踏象头天神(象头天神是北方的财神)。右手捧颅骨碗,左手持萝卜,呈仰卧式。下承单层覆莲宝座,上缘饰连珠纹一周,莲瓣舒展,饰卷云纹。著录:《佛光宝相》P96,万卷出版社,2006年。梁晓新、李嘉伟《延熏秀色-康熙瓷器与宫廷艺术珍品特展》(schimmering rommance a special exhibition of KANGXI procelain and works of art)P218,2011年。

图13(白哈尔)高26厘米,重3824克。白哈尔是藏传佛教中声名显赫的护法,专司“事业”,所以又称“事业王”。在藏地,事业王有专门供奉的神庙。进入佛教后,他从形式到内容都密教化了,其形象特征也带有藏密象征意义。此尊三头六臂,头戴乃琼帽,面各三目,现忿怒相。袒露胸腹,佩戴璎珞及长链,腰围人皮和虎皮,项挂人头蔓。主臂二手作持弓射箭状,后四手原执刀、剑、铁钩和天杖。威震三界坐姿,侧骑绿鬃狮,为白哈尔常见艺术造型。狮子刻划写实,张牙吐舌,奔走状,下踩单层覆莲宝座。莲座上缘饰连珠纹一周,莲瓣挺拔,饰卷云纹。此类造像题材少见,造像细节刻画精湛,形象尤为生动。2005年请于美国佳士得。

图14(宗喀巴)高16厘米,重1752克。宗喀巴大师提倡严守戒律,整饬佛教,开展宗教社会活动。他不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和西藏甘丹寺的创建者,也是中国佛教史上影响深远的一代宗师,佛教思想家,哲学家。由于地位崇高,被尊为“第二佛陀”,藏传佛教寺院中无不供奉宗喀巴大师,其造像更是藏传佛教中最为常见的祖师像之一。此尊头戴通人冠,表他重视戒律,为格鲁派重要标识。面颊圆润,眼睑微垂,鼻翼较宽肥,唇角带笑。身着坎肩、僧裙,外披袒右式袈裟,衣缘錾刻缠枝花卉。双手各拈莲茎于胸前结说法印,两肩莲花绽开,铸造精美。结跏趺坐于束腰式仰覆莲花宝座之上,莲座上缘饰连珠纹一周,下缘饰精密连珠纹三周,此种工艺十分少见。莲瓣细长饱满,饰卷云纹。整躯造像造型端庄,比例匀称,鎏金饱满,工艺精致,为驻北京地区藏传寺庙所供奉。

通过整组清代康熙宫廷风格造像的成分测试,结果表明:这些造像的锌含量在7.8% - 31.2%之间,同时也加入了一定比例的铅锡,含量分别不超过5.1%和6.9%,其他微量元素均不超过1%。说明此类风格造像的材质为含有铅锡的中高锌黄铜。从现存实物来看,此时期造像风格及工艺继承了永宣造像的艺术特点,不仅装饰豪华,而且还加入了满人对力量的崇拜感,佛像看起来显得极具张力。此类佛像在艺术市场上的追捧度仅居永宣造像之后,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佛造像艺术:佛造像艺术017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佛造像艺术/佛造像艺术017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