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风格:清代宫廷

风格:清代宫廷(北京宫廷)

清朝皇室与藏传佛教的关系,始终以维系蒙藏地区的臣服,保持西北、西南边疆的安定为基本出发点,此即乾隆皇帝在保存至今的北京雍和宫内的《御制喇嘛说》碑文中所说的“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在这样的政治历史背景之下,整个清代宫廷造像发展历程中都带有鲜明的蒙古艺术风格特色。从清代康熙皇帝对于无量寿佛信仰的偏重开始,到乾隆皇帝以章嘉、若必多吉为师,接受灌顶、修持密法,有清一代,在历代帝王的不断推动下,藏传佛教中所倡导的慈悲、智慧、长寿、力量等美好的品质被永远地留在了无数精美的宫廷造像、佛龛与唐卡绘画之中,其整体深受西藏及蒙古佛教艺术风格的影响,形成了其独特的北京宫廷样式,在17至19世纪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宗教美术版图中有着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

外文描述

Court style of Qing Dynasty

相关页面

造像特征

康熙朝佛像的面相丰圆适中,较为秀美,尤其是双眼的塑造是写实性的,上眼睑呈弧形,略有上扬的感觉。菩萨像的帔帛从双肩下垂,又优美地向两侧甩出,然后缠绕双小臂,通过双臂再双双复搭于台座前成垂带状。此时的莲座高度一般偏低,莲瓣饱满,花形亦较宽肥。纹饰一般为两层,里层莲瓣起伏很高,呈凸起的椭圆形,上又饰有3朵卷云,纹样优美生动。在康熙时代早期,莲瓣纹的装饰手法是满布台座一周,时代愈往后,台座背面的花瓣逐渐简略,变成一块如意云头开光。到乾隆时代,已基本上将背后的莲瓣省略不做,仅剩正面的莲花装饰,满莲瓣的莲座几乎见不到了。雍正朝的宫廷造像大概是因为雍正皇帝提倡节俭之故,带年款的极为少见,目前仅见有一尊带年款的金铜佛像,造型介乎康熙与乾隆朝之间。乾隆朝制作的金铜佛像数量远远超过康熙朝,由于乾隆朝的金铜佛像数量太多,工艺水平虽然不低,但为了大量生产,在工艺上就有所简略,良莠不齐,因为清代乾隆皇帝信藏传佛教,所以他造得太多了,特别是逢年过节, 技艺上已逊于康熙朝金铜佛像。乾隆时佛面相较康熙时饱满,额头宽而隆,脸形偏方圆,五官刻划程式化,鼻子有的简略地做出三个面,呈三角体,较为生硬。康熙时佛像是写实性的眼,上眼睑呈圆弧形,外眼角略上挑,很是生动传神。而乾隆时的双眼,上眼睑向下垂,弯度很大,呈俯视形。乾隆时的佛座,其上莲花瓣纹饰也大为简略,莲瓣的内层一般不再装饰云朵纹,绝大多数为素莲瓣。莲座的最下缘已不再是明代和康熙造像的直壁样式,而是一律制成圆隆形,给人以圆润肥厚之感。康熙时期造像尚多红铜质地,而乾隆时期造像几乎多用黄铜,铜质冶炼精致细密,造像器壁厚实严谨,触手感觉生硬干脆,分量沉重,若用金属敲击,发声清脆悦耳,俨如铜铃; 另外黄铜又硬又脆,已经没法卷起了,所以就用剁口,剁出来毛刺来固定底盖。在鎏金方面,康熙造像金色偏橘黄、中黄,金质较厚,色泽悦目灿烂。乾隆造像金色偏冷,呈中黄略冷的黄色,且金质较稀薄。康熙时代的金铜佛像做工精细,金色完美,较之乾隆朝大批量生产的佛像更富有艺术性。  

深度阅读:

参考文献:
……

造像列表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风格:清代宫廷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风格/清代宫廷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