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463

6世纪北魏熙平三年(518年)铜鎏金昙任道密兄弟造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巴黎吉美博物馆)

尺寸:高26cm
年代:北魏熙平三年(518年)
质地:铜鎏金
风格:中原
来源:巴黎吉美博物馆
参阅:
鉴赏:

此像是河北北魏晚期造像的一件杰作,是依据妙法莲华经所述内容而造;《妙法莲华经·现宝塔品第十一》所载:“即时释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结跏趺坐。尔时大众,见二如来在七宝塔中狮子座上结跏趺坐。”释迦多宝二佛在一须弥座上半跏相向而坐,二佛面貌清瘦,棱角分明。双肩削狭,清秀俊逸,眼角和嘴角微微上扬,庄严中多了一份亲切。两人宛如孪生兄弟,似在触膝谈心。

佛座下方正面浮雕有二身供养僧虔敬跪拜造像,一人持莲蕾,一人持香炉,与坐佛相较,有悬殊的比例。须弥座下有一四足方台,台前有近乎圆雕的两头狮子,扭头转首,姿态生动,中供香炉。

两尊佛像的舟状火焰纹大背光都是尖锐的菩提叶形,头光核心装饰着莲瓣,花瓣外则绕以法轮并转化成身光,最后则表现成宛如无数飞龙似的火焰。极具创意的是两身背光分体铸造,靠榫铆连接于二佛像背,故而可以自由地调整分铸坐佛间所成的角度,营造出二佛彼此呼应、相互唱和的场景。

本铺造像镌刻有发愿文共57字,全文如下:“熙平三年二月十六日,蒲吾县□辟寺比丘昙任、道密兄弟二人,上为父母,己身□□,敬造多宝、释迦。□世尊礼拜供养,父王□侍佛时,母□□□□。”根据铭文可知,这是公元518年河北两比丘兄弟共同供奉的。铭文中提及的“蒲吾县”,在今河北省平山县东南,属于北魏时代金铜佛精品层出不穷、释迦多宝造像盛行不衰的佛像故地。

本尊昙任造像属于北魏迁洛后晚期的作品,系“褒衣博带、秀骨清像”式造像的杰出代表。这铺通高26厘米的金铜像,体量上属于北魏同类造像中的小品,然而工匠的大胆创意、奇妙的设计,更兼铸工精妙绝伦,实属存世单体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中弥足珍贵的无上妙品。

释迦多宝二佛在一须弥座上半跏相向而坐,二佛面貌清瘦,棱角分明。双肩削狭,清秀俊逸,眼角和嘴角微微上扬,庄严中多了一份亲切。两人宛如孪生兄弟,似在触膝谈心。 两尊佛像的舟状火焰纹大背光都是尖锐的菩提叶形,头光核心装饰着莲瓣,花瓣外则绕以法轮并转化成身光,最后则表现成宛如无数飞龙似的火焰。极具创意的是两身背光分体铸造,靠榫铆连接于二佛像背,故而可以自由地调整分铸坐佛间所成的角度,营造出二佛彼此呼应、相互唱和的场景。


【关于此像的评论】

昙任造像较之多数二佛形象机械重复的单体并坐像而言,显然蕴藉更为高妙的匠意,足堪颉颃云冈、麦积山、炳灵寺等石窟中现存同时代的大型作品。昙任造像二佛虽在面相、容态、体格、坐姿、衣着、背光诸方面依照传统采用了“对称的设计”,然而造像艺匠能够同中存异,变中求新,佛像头部的发型、大衣的襞褶,特别是双手的姿态,又无不存在着细微的差异,二者间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为造像匠师赋予个性的二佛破颜相视而笑,手势上下呼应,仪态洒落大方,好似正在侃侃清谈,令人自然地联想到《世说新语》中所一再品评过的魏晋名士。正是这种对称中的不对称设计所营造出的动势真正地点石成金,通过观者的艺术联想,使呆板凝固的佛典图解摇身一变,化现为生动活泼的戏剧性场面。敷演法华妙旨的并坐二佛所沉浸于其中的妙乐法喜也令观者感同身受。

二佛背光别铸,日本学者指出,该背光的鎏金和锈色与二佛有别,原来恐怕不属此件作品所有。不过细观这两件背光,无论头光或背光均由内外二区组成,头光的中央是一单瓣莲花,头光外区和背光的内区皆作朴素圈带纹,背光外圈的火焰纹仍以C形为基,开口向内,充满动势。由于素朴圈带纹亦见于河北晚期的其它尊像,故纵使此二件背光非熙平二年的释迦多宝佛所有,它们也应是北魏河北的作品。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463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463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