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风格:那烂陀寺

风格:那烂陀寺(Nalanda)

公元5世纪, 印度笈多王朝的鸠摩罗笈多王为了佛法的传承, 在那烂陀创建了一所佛教大学—那烂陀寺, 它是古代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 曾经吸引了全球各地成千上万学者前来求学, 中国唐代高僧玄奘就是其中之一. 8世纪初, 笈多王朝没落, 印度教勃兴, 那烂陀寺亦顿告衰微, 12世纪末曾为伊斯兰军队所毁. 那烂陀寺遗址出土了众多的佛教造像, 跨越了5~11世纪大致700多年, 大致可以划分为萌芽, 成熟和衰落三个时期.

外文描述

Nalanda Monastery

相关页面

造像特征

萌芽期(5~7世纪)

萌芽期造像风格为典型笈多萨尔纳特式,时期大致为5~7世纪,涵盖了笈多及后笈多时期的艺术创作。以3号遗址附属佛塔上的陶土雕塑为标志。萌芽期时造像题材以佛和菩萨为主,此时尚未开始密教特征的多元化造神运动。此一时期的雕塑多为石雕或陶土建制,但从史料中我们可以发现这里曾存在过巨大的金属雕像。目前没有发现一件能准确定义为萌芽期的那烂陀铜质造像。萌芽期的造像艺术特征为:造像面部五官清晰,眼泡略鼓,鼻梁直挺,双唇紧闭,下嘴唇略厚,嘴角露出神秘笑容,为典型的南亚人长相。躯体清瘦挺拔,肩宽腰细,较之原始笈多萨尔纳特风格更显苗条,身体起伏变化较为明显,佛陀身着贴体大氅,菩萨身着贴体天衣,着重刻画微隆的小腹、装饰的裙带以及弯卷的发梢。菩萨像相较后世简朴素洁,没有太多繁缛的装饰。

成熟期(8~9世纪)

戒日王去世后,东北印度再度陷入无秩序的混乱之中。失去了皇家施供的支持,那烂陀寺的地位受到极大的打击而陷于低迷。直到100年后帕拉王朝的崛起才又再度恢复。尤其是达玛帕拉(775~812)及提婆帕拉(812~850)时期,那烂陀的声誉空前辉煌,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时刻。成熟期是那烂陀铜质造像的繁华期,那烂陀博物馆、印度国家博物馆及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都有不少经典收藏。成熟期造像经过公元8~9世纪200余年的发展之后,已达到鼎盛。这一时期的造像艺术特征为:造像面相庄严,身体健壮,颇有早期笈多造像的典雅之风。密教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多造像在形式上已被密化,不仅造型复杂,而且体态优美,在装饰上也逐渐变得较为繁缛华丽。台座样式多为单层莲花瓣下承叠涩须弥座,身光较大,多为长圆舟型,环绕周身,在身体与背光之间常见莲花状连接杆兼具支撑与装饰作用。造像多见鎏金工艺,延续了早期印度北方贵族对黄金的嗜爱风尚。

衰落期(10~12世纪)

最新的资料证明那烂陀寺的活动一直持续到14世纪时期,但是这时只剩下零星的传教和说法,已同五六百年前的鼎盛时期无法比拟。衰落期的造像艺术特征为:这一时期造像艺术渐趋成熟,同时随着密教化的深入,造像神众急剧扩张,很多印度教的神祇被吸收入佛教神殿。整体造像比例匀称;面部、肌体刻画更加柔软自然;面型相较早期的风格更显圆润,眼睛开阖适中,常有银饰镶嵌;嘴唇丰腴;慈悲像面含神秘微笑,愤怒像怒目圆睁,着重刻画凶忿的神态和动感。台座样式逐渐抛弃了叠涩座式,多数为简洁的双层仰覆莲样式,莲瓣宽大,为菩提叶片型式,铜质多为合金黄铜,也有少量纯红铜制作。不再崇尚鎏金工艺。

库基哈尔造像和那烂陀寺的关联

早期库基哈尔造像艺术风格古朴、意味隽永,与同时代的那烂陀造像艺术几无差异,无论是整体形态、构造,台座的样式、背光的装饰都如出一辙。两者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库基哈尔造像艺术被认为源自那烂陀造像艺术也是情理之中的推论。不过细致对比后我们还是会发现二者之间的细微差异:那烂陀的脸型较为方正,额头较宽,发际线也相对平缓,而库基哈尔的脸型相较略显椭圆,额头略窄,发际线在正中的位置下沉成明显的弓形,显示出玛格达南北不同的面貌审美;那烂陀的莲瓣中间出脊明显,而库基哈尔只在瓣尖部分隆起,整个莲瓣的叶面比较平滑。如果我们接受库基哈尔艺术来自于那烂陀的推论,那么从8世纪开始,这个新产生的艺术风格已经开始酝酿脱胎换骨,在消化吸收优良基因的基础之上萌生出卓尔不群的新的生命。当时间进入10世纪,那烂陀的造像活动仿佛归于一片寂静,到目前也鲜有能准确定义为10世纪时那烂陀风格的造像出土。而此时的库基哈尔却正步入造像艺术的成熟期,从出土的150多件造像中,归属为10世纪时期的占绝大多数。此一时期的库基哈尔造像风格内敛成熟,形神兼具,相较于8世纪时的作品,此一时期的身形更为修长,脸型也固定为明显的卵圆形,莲座的上下层莲瓣形象开始明显不一致,上层莲瓣的瓣尖上挺呈锐角,下层莲瓣的瓣尖内凹回拱更加明显,将整个莲瓣的尾部一分为二。造像的装饰上也更为繁复,多嵌银、红铜或各种宝石。11世纪是库基哈尔造像艺术的成熟稳定期,此时的艺术风格没有大的发展变化,从出土的样本分析,此一时期的造像尺寸相对较大,应当是当地工匠技艺成熟的自信表现,同时反映了信众供奉施舍规模的提升。12世纪是整个印度北方佛教的黑暗期,1193年,那烂陀被穆斯林入侵,一场大火将这座著名的寺院毁于一旦。库基哈尔失去了北方的屏障,其地位也岌岌可危。此一时期的造像活动陷入低迷,在为数不多流传世间的作品中仍然不乏亮丽的个例。

深度阅读: ……

参考文献:
……

造像列表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风格:那烂陀寺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风格/那烂陀寺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