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年代:十六国

年代:十六国

我国的早期佛像遗迹, 在内容上往往和道家以及神仙方术混杂在一起, 作为完整意义上的佛像,应该是在3世纪中期以后所谓十六国时代才正式出现的。历史上所谓的五胡十六国从304年刘渊称王,一直到439年北魏统一中国为止,前后共一百三十五年。活动的疆域也多在今甘肃、陕西、内蒙、河北一带、即黄河流域的中上游地区。此时也正是佛教初传入中国二三百年左右。佛教传入我国的路线虽有陆路与海路之分,但相当大的比重上,佛教是循着丝绸之路而进入内地的。十六国的疆域也多分布在丝路附近和黄河流域。十六国的首领又往往多崇信佛教,西域的高僧佛图澄(232-348年)、鸠摩罗什(344-413年)等高僧都曾被后赵(319-351年)的石勒、石虎叔侄和后秦(384-417年)的首领姚兴所迎请,礼遇甚高。

前秦(350-394年)、北凉(401-439年)的上层统治者也都曾凿窟建寺、塑造佛像,至今十六国时期的石窟在敦煌、金塔寺、天梯山、文殊山、炳灵寺等都有遗存,十六国时代的石塔,甘肃一带也常发现。特别是十六国时期的小铜佛像也仍有不少传世品和出土品。这些佛像由于绝大多数佛像没有铭文,所以到底是十六国时代哪个朝廷铸造的很难确指,但他们的造型规律还是一致的。有明确纪年的十六国佛像当数后赵建武四年(338年)鎏金铜佛坐像,像高39.7厘米,甚为高大,是现存的十六国佛像中首屈一指的名品(原出土地不明,现藏美国旧金山艺术馆)。

外文描述

Sixteen Kingdom

相关页面

造像特征

十六国佛坐像几乎无例外一律均着通肩式大衣,胸前及前襟部衣纹呈U形或V形状,衣纹断面呈浅阶梯状,尤以两臂部分衣纹刻划深刻有力,层次明显。这种样式的大衣实际上是没有衣领的,只不过外披的布从右肩向左肩搭过时自然有褶纹而形成斜领状。但小铜佛像往往将这部分处理成圆领状,有的还在领子上面没有根据的刻上连珠纹饰。佛像的背后,制作较精致的可看到左肩后垂下大衣的一角,一般的小佛像往往背后衣纹交代得似是而非,衣纹更加简率。可推知,当时的工匠们对大衣的穿着法也未加深究。总的来看,十六国佛像的衣纹呈现一种图案化、程式化的形式。

虽然衣纹简略而呈图案化,但溯源起来,这种衣纹还是从犍陀罗样式的佛像的写实性的衣纹变化而来的。犍陀罗的佛像有袒右肩式和通肩式大衣二种,衣纹立体而写实,衣料的质感较粗厚。衣纹走向一般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而下。这种倾斜的衣纹在个别十六国佛像上也可看到,但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更喜欢对称与均衡,所以当这种外来的佛像样式传入中国后,衣纹逐渐演化为对称状的U形或V形了。加之佛教初来,标准佛像图样毕竟一般工匠难得见到,陈陈相因,衣纹渐趋图案化了。 

佛像趺坐的方台座两旁无例外浮雕二伏狮子,狮子头呈正面, 二狮子之间浮雕水瓶, 或者作汉式博山炉,炉两侧有供养人。可以说,十六国佛像是含有犍陀罗佛像因素的中国式的佛像。十六国时,北方盛行坐禅,这种小像是禅观的对象或是祈福禳灾的供养佛像。和早期石窟一样,十六国时的造像种类较单纯,这种小铜像几乎全是清一色的禅定佛坐像,其它样式的佛像极少见.

深度阅读:

参考文献:
中国历代纪年造像图典(十六国)
十六国时期铜佛禅定坐像研究

造像列表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年代:十六国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年代/十六国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8 (外部编辑)